![]() |
當前位置:網站首頁 > 行業動態
29家公共圖書館發出倡議共建“中國記憶”
發布者:中國館配區域聯盟 發布時間:2015/12/17
2015年中國圖書館年會當日在廣州開幕,在其中的“中國記憶項目資源共建共享研討會”上,國家圖書館負責人向與會者介紹了“中國記憶”項目取得的進展,國家圖書館、北京大學圖書館等29家公共圖書館16日在廣州發出倡議,加緊對“記憶資源”的征集、搶救性采訪、摸底、編目、推廣等工作,共建“中國記憶”。發起倡議的圖書館分布于北京、天津、廣東、浙江、云南、廣西、青海、甘肅、新疆等22個省區市。 據國家圖書館館長、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韓永進介紹,“中國記憶”項目是國家圖書館以傳統文化遺產、現當代重大事件、各領域重要人物為專題進行口述史料和影音資料的采集、收集、利用和推廣。該項目自2012年開始試點至今,已完成了“東北抗日聯軍”“蠶絲織繡”“我們的文字”“中國遠征軍”等20多個專題的文獻資源建設,采集或收集超過600小時的口述史料和影音資料。 “口述史料、影音資料等新型文獻忠實記錄了當代中國經濟發展、社會興盛、文化繁榮的方方面面。圖書館理應成為新型文獻的理想歸宿,進行收集、保存和服務、推廣。”韓永進說,過去幾十年間,美國、英國、新加坡等國的公共圖書館均開始了對國家記憶的采集、收藏和服務工作,也讓中國當代圖書館人認識到這一工作的緊迫性和意義所在。 “我國一些圖書館、研究機構、社會組織和個人已經行動起來,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。但是圖書館界還沒有形成合力,在資源采集、編目、推廣服務方面還需達成共識,形成有效的共建共享機制。”韓永進說,“‘中國記憶’項目2016年將進入全面建設階段,也將實現由國家圖書館自建向國內圖書館共建的角色轉換。” 根據國家圖書館聯合其余28家圖書館發起的共同倡議,這些圖書館將在5個方面加強相關工作,包括面向社會征集“記憶資源”、主動開展搶救性采訪工作;對館藏“記憶資源”進行摸底并匯總成聯合目錄;將館藏“記憶資源”向讀者提供服務并進行推廣;組建工作隊伍、培養“記憶資源”采訪加工、編目、服務等專門人才;探索館際溝通合作機制、形成“記憶資源”共建共享平臺。
|